
有不少朋友換車時都問我,換豪華掀背車好抑或換臺中高級轎車好?以往我都推薦用錢來買空間和舒適,推薦去買臺君越、凱美瑞這種開出來不掉價又舒服的車,縱使買車那位仁兄和我一樣,都是個80后……是我心態太老土了嗎?
但是在近年來豪華掀背車的動力越做越強,空間也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推薦買車就變出不同的說法了。
首先是品牌價值,畢竟是豪華車,開出來的面子就是光亮不少,這是中國消費者的傳統認知,也是絕對不可繞過的;然后是體驗,怎么一個體驗法?很簡單,你隨便找兩個4S店,一個是豪華品牌的,一個是普通合資品牌的,你會發現,原來買車不只是買車,買車也可以是一個享受的過程,這是普通品牌無法給予的。

所以一、二線城市,預算30萬元以下的,真的沒有必要去買一臺中高級轎車。車體大,泊車不方便,老司機還好說,萬一某一天是媳婦代勞呢?所以現在我慢慢會推薦朋友犧牲一點尺寸,看看豪華品牌的掀背車,畢竟“逼格”是完全兩回事,還不會被人誤認為是專車司機……更何況,豪華掀背車真的足夠潮呢。
加上豪華品牌的都開始將緊湊級車型進行國產,價格越來越吸引,而這兩臺,就是現時僅有的兩臺身負“國產”、“豪華”、“掀背車”三個關鍵字的產品。

潮在外
論設計,A3和DS 4S是完全不同風格,不止是跨越了國度,甚至是跨越了維度!一眼望過去,A3更討人喜歡,筆直剛毅的線條和我衣櫥里那套Hugo Boss定制西裝有異曲同工之妙,用簡單的線條和設計來打動人。
雖然說這是奧迪的家族式設計,但一直以來都在尺寸更大的車上才能更容易體現,而這一代的A3已經反客為主,是奧迪家族式設計的代表作。不過私底下告訴你,我反而更喜歡A3 Limousine(轎車)。
A3 Sportback這臺正兒八經的掀背車,設計的手法相對中庸,但能討好大部分人。先不要說其它,就是把現時所有的掀背車擺出來,最體面的依然就是他,真正的入得山路,進得了CBD,足夠Young又不輕浮。

而DS 4S,卻是不講究這種骨正。不是說DS不修邊幅,而是法國人對汽車設計的構想是常人難于理解的。當然,你可以說是我不懂潮流,但汽車作為一件相對來說耐用的產品,設計就不應該天馬行空,畢竟汽車設計的要求是耐看,而不是“霎眼嬌”。
幸好的是,DS 4S沒有延續大哥DS5的宇宙飛船式設計,盡管我個人愛死DS5,那簡直是汽車界里不可多得又永不過世的佳作,相對來說,DS 4S是更中庸的,但如果放在整個豪華掀背車市場來看,DS 4S依然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獨家村”,很容易會造成喜歡的人會愛不釋手,不喜歡的人正眼都不看多一眼的尷尬狀況,但比DS5好的是,就算不喜歡也不會對DS 4S說討厭。

不過,DS 4S有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為了車廂空間表現和設計手法問題,整臺車很顯大,看起來比A3 Sportback大出一個碼,有不明真相的同事還問我:“今天看到你開一臺SUV,沒見過喔……”
潮在內
如果說外觀設計是廠家理念的差異的話,那我想,車廂設計就是廠家態度的區別了。
在A3的車廂里,很難挑刺,車廂的設計和用料都不顯廉價,所有的設備操作也非常順手,雖然坐進A3車廂里,沒有那種怦然心動的驚喜,只有細水長流的喜愛。當然,你要說缺點也有,就是座墊不夠長這樣的人機工程細節。
Audi其實相當聰明,用一些簡單的金屬和金屬漆裝飾就輕易提高車廂的科技感,再加上極具儀式感的升降液晶屏,很容易就會讓用戶覺得這是一臺既不出格,又不落伍的豪華車,或者你可以拿起手頭的雙立人刀具,就知道我在說什么。

不過,DS 4S就真的不打算用正常的手法來討好人。
一般來說一臺定位并不特別高的豪華掀背車,不會在用料和設計上不計成本地投入,但DS就是這樣做了,首先是座椅,那5張表帶式設計的座椅的用料就是不計成本的典型,可以說,憑用料和乘坐舒適感,秒殺50萬元以下所有豪華車,僅有Lexus的座椅在乘坐舒適感上有得一拼,但用料就無法相比。
DS 4S的座椅其實完全取自DS5,使用的皮革也沒有差異,皮革的質量可以和百萬級的豪華車相提并論,而那厚實又有包裹性的乘坐感簡直讓我在某些時刻愛上DS 4S,因為對我的臀部和腰照顧得太好了,很難形容這種感覺,可以去家私市場試試那些索價超過3萬元的單人沙發,差不多就有這種感覺了。
不過!不過!不過!重要的事情說3次!如果單靠座椅就定勝負的話,那豈不是很兒戲,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坐的,DS 4S就繼承了所有法國車都會有且不會改的特點——不好用。

何來的不好用呢?雖然DS 4S沒有了DS5那種航空式的開關,所有按鍵看起來都排列整齊,但用起來就……像看一本天書,每一個字我都認識,但偏偏組合一起我就不知所以然,讓我焦頭爛額地摸索每一個功能,不是設備控制不方便,而是控制的邏輯并不能用常識所去理解,這和法國人的調性是相當一致的——如果某樣事物變得相當普遍,那法國人就絕不去理睬。
所以我認為法國人是特地設定這樣的邏輯,將自己的產品和其它產品區分開來,畢竟法國人心底里就是這樣傲嬌,例如“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法國人,另外一種是其它人”,所以他們的產品有異于常規也就變得合情合理,可以理解了。
只不過能理解并不代表要接受……

潮在下盤
雖然說法國人在設計上是特立獨行的,但論底盤調校那可是一等一的高手,我不是說A3不濟,關于A3底盤表現如何,待會兒再說。
如果去過法國自駕游,就會發現法國大部分的公路都是雙車道的鄉間小道,鋪裝很一般,但你看到那些小掀背衍生出來的貨Van、皮卡,都是用著極限速度去劈彎,就知道法國人的底盤調校水平是怎樣了。

我是非常喜歡法國車的底盤的,一來濾震真的厲害,就算走在爛路上,屁股感受到的沖擊是非常輕微的,四個車輪也能咬著路面,不會因為顛簸而跳離指定路線。
懸掛的支撐力也叫人著迷,在連續的彎道游走不會搖搖晃晃扭扭捏捏,也不會死硬死硬地頂著車身,所以我一直都說,如果自主品牌想把懸掛標定做好,那派人去法國車廠偷師是最簡單的方法。

DS 4S的底盤可以完全套用我上面說的內容,不過有一點也值得注意,DS 4S的車身很高(畢竟它在海外叫DS 4 Crossback,是一臺跨界車),若把它當做尋常掀背車那會有一丁點失望,畢竟高重心帶來的,不止是較低的極限,還有來自乘客的投訴。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般乘客很少會投訴,因為那高明的過濾震動手法早就哄得乘客們入睡,哪有閑情來記掛你是不是開得有點快,至少我太太就是如此。對了DS 4S的后懸掛是扭力梁,請問你介意嗎?
A3就不像DS 4S那般逗人開心,而是像調整我的價值觀一樣,用它那嚴肅的德國式調校來說服我。
什么是德國式調校?或者兩個關鍵詞就可以解釋到,堅韌、清晰,無論是在公路上游走還是劈彎,A3都是標桿式的德國車,有一點兒沉悶,但卻令人無法找出缺點。
硬嗎?不硬,過濾震動時會有輕輕的彈跳反饋;頂得住嗎?還好,攻略彎道時,尾段會有明顯的側傾來制止我進一步做錯事情;極限高嗎?高!只要夠膽克服側傾的心理障礙和集中精神控制方向,A3的過彎速度可以超乎想象。

但正如你看到一個德國人在攻克難題一樣,我帶著A3在卡丁車場跑了幾圈,沒有展露出一絲的笑容,反而是咬緊牙關地盡力提升過彎速度,或許這就是德國人所追求的極限吧。
潮在動
這兩臺豪華掀背車都是1.8T的動力,論技術含量,大家相去不遠,主要的區別還是來自變速箱,DS 4S搭載的是PSA集團現時最主流但看起來有一丁點落后的6AT;而A3呢,不用說,S-Tronic雙離合變速箱,是最新的DQ380 濕式7速型號。
憑借著雙離合變速箱的優勢,A3的動力表現是非常直接和敏銳的,加上DQ380針對低速擁堵路況所作的改進,以前雙離合在低速時那種令人討厭的拉扯感和換擋的沖擊都有大幅度的降低,低速行駛也不再悶著轉速不升擋。
當然,更舒適的行駛感是有代價的,變速箱換擋速度和傳動效率都略有降低,但這兩項正是雙離合的強項,雖然從95分跌到90分卻依然領先。


而DS 4S的那副6AT,曾經被我詬病過,在試508時我說過他非常不愿意Kick Down,而在DS 4S上,這副變速箱變得更靈敏,更聽從駕駛者的意愿,而我自己就更喜歡傳統AT加速時扭矩轉換器的撕扯感,像是將一塊甘香可口肥瘦分明的五花腩放入口一樣,有肉香、又嚼勁更有吸收脂肪的滿足感,加上扭矩放大器可以掩蓋低速時渦輪剛介入尚未發力的尷尬,如果不是變速箱換擋時有點生硬,這副變速箱就更討人喜歡了。

買誰的帳?
其實結果我想也相當明顯,就看新車銷量就知道,大家同為豪華品牌,都是國產,價格有一定的重合,A3憑著品牌號召力和產品力,銷量是令人妒忌的。而DS 4S,我覺得是一部好車,也是DS放下身段又不放下堅持的作品,你可以看到DS 4S里有著豐富的DS元素,而價格卻比尺寸差不多的DS 5低不少。

如果……
我相信沒有如果,購入DS 4S的用戶,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根本不會被我所左右,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