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意大利,你會想到超級跑車,提到意大利超級跑車,你還會如數家珍地說Ferrari、Lamborghini甚至是Pagani,但我猜你不知道,就在Ferrari的故鄉Modena還有位怪俠,叫做De Tomaso。
我使盡吃奶的力氣從狹小的車室中狼狽地爬出來,即使春天的陽光不特別炙熱,但滿身汗的我仍像是經歷了一場激烈的球賽,實際上,我只在車上待了20分鐘左右,那個年代的人都有自虐傾向嗎?究竟什么樣的人會買這樣的跑車,當時的創辦人與設計師,一定是受到了什么樣的刺激?
1、De Tomaso……德托馬索
好吧,想想不久前我寫的Ferrari 308 GTB或是Alfa 4C,意大利人怪早就不是新聞,除了怪之外,這些打造跑車的人還有一個特質,就是狂!啊,這樣說對意大利人好像不太妥,其實創辦人阿里詹德羅?德?托馬索是阿根廷裔的,不過他的超跑夢卻是自始至終受到意大利的影響。有件事許多人到今天都想不通,如果De Tomaso先生在世,不曉得會不會改變主意?當年如果沒有執意將福特發動機塞進車內,De Tomaso的下場會不會好一些?
嗯!這確實是我試駕完這部1985年出廠的Pantera GT5之后最想知道的事情。我常說:制造超跑的人都有藝術家的特質,他們對自以為是的美感異常偏執,對自己賽車背景的血統感到驕傲,他們認為自己打造的超跑價值非凡,所以迎合商業市場多數口味通常不在他們的考慮中。但,德托馬索先生似乎骨子里有著生意人的特質,1971年上市的Pantera造型,與當年Lamborghini Countach同樣張狂,性能不遑多讓,但價格卻比同時期的Ferrari與Lamborghini超跑便宜許多。
這輛僅存的De Tomaso車主是車界聞人,上車前他不懷好意地笑了笑,其實我早有心理準備,所謂超級跑車在90年代過后才逐漸變得文明,這輛超過30歲的老家伙自然不會是好相處的角色,但我沒想到它讓我僅僅20分鐘的試駕過程都如此狼狽……。我并沒有太費力就打著了發動機,其不規律的晃動在車室內感受很奇特,聲浪也很特別,那跟我們印象中性能猛獸低鳴的聲浪很不一樣,你甚至會聯想到后院的拖拉機……嗯……確實有點像,我使勁地將排擋撥入1擋,這狗腿排擋來自福特GT40,你知道那幾乎是競技用的,看起來很炫,用起來并不友善,首先如腳力鍛煉機的離合器踏板必須踩到底,然后入排擋吸入定位后才能緩緩放開離合器,油門并不那么靈敏,當感覺到鋼索拉開節氣門讓轉速爬升時,我必須抓準時機讓離合器結合令車輛前進,但這時我必須稍稍放松點油門,身后這5.8升的扭力怪物……你知道的,即便是335mm的寬胎,離合器與油門稍有閃失,后輪往往“乖~”一聲打滑……然后熄火。好吧!我學乖了,左腳用盡肌肉力量讓離合器放慢一些,油門盡量點放保持轉速,這時車輛終于算是比較滑順地駛進馬路上,右腳漸進加深油門,心想稍微拉點轉速準備進入二擋,結果還沒到紅線,扭擺的屁股已經讓我不得不放松油門進入2擋。該死的家伙!第一次聽說中置后驅的跑車也會扭力轉向……,左右輪的輸出不平衡,讓車尾幾乎隨時處在搖擺的狀態。
前往拍照地點的路上,每一次停紅燈起步都是折磨,半躺坐姿的我必須探著腳尖才能踏住離合器,但偏偏排擋位置別扭,加上頭頂著車頂,要將車輛轉進狹窄的巷子里,沒有助力的方向盤讓我有股想奪門而出的沖動……
好不容易將車開到拍照的地點,我關上車門跟車主說:“我再也不要開這車了?!迸恼諘r,看著車主利落地將De Tomaso調整每個我需要的角度,完事后,車主又利落地將車開回廠里。我心想,經過包括巴黎-達喀爾等各種拉力賽的歷練,再難搞的機械都變得服帖,相較之下,我真是太嬌貴了,三兩下就被De Tomaso的臭脾氣搞到舉白旗了。
2、他們都有自虐傾向嗎?
回到正題,De Tomaso確實是一群怪人創立的奇怪品牌,德托馬索先生深受意大利跑車文化的熏陶,也沉迷意大利人對跑車設計的獨特美感,但基于市場競爭力考慮,De Tomaso選擇搭載福特的大排量發動機,從Mangusta搭載的4.7升V8,到1971年上市的Pantera搭載的5.8升發動機,這副代號351的V8發動機在當年的美國平民跑車市場上可是赫赫有名,福特野馬也因為這副動力才有與當年Corvette爭雄的本錢。就馬力數據來看,350hp+5MT,推動1420公斤重的車身,0~100km/h 5.5秒,極速約250km/h,比起同時期的法拉利與蘭博基尼不遑多讓,而相近的動力性能下,Pantera大約只需要Countach的一半價格。在Pantera剛剛上市的前幾年,De Tomaso聲勢確實如日中天,De Tomaso甚至短暫擁有過Maserati這個意大利品牌,在Modena生產的De Tomaso有超過70%的車輛銷往北美,不過吊詭的是,De Tomaso并沒有自己的經銷通路,而是掛在福特旗下的林肯與水星經銷網絡販賣。
從1971年至1975年,De Tomaso共賣出超過5000輛Pantera,然而緊接而來的石油危機卻對De Tomaso的銷售帶來沉重打擊,大排量高耗油的設計甚至被迫退出美國市場。再者,De Tomaso讓人搖頭的新車質量與搖擺不定的產品策略也是兩大致命傷,一連串不利因素致使De Tomaso聲勢每況愈下。
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空有華麗的外表與強勁的動力,并不足以支撐一個超級跑車品牌的生存,De Tomaso的堅持與妥協都沒有真正在超跑迷心目中奠定地位,為了扭轉頹勢,De Tomaso甚至妄想抗衡奔馳S與寶馬7的長軸距轎車,2011年,Deuville概念車是掛著De Tomaso廠徽的車最后一次亮相,但Deauville看來毫無新意,它甚至比一般平價車廠的四門轎車還不起眼,De Tomaso想轉型生產大眾化豪華轎車,但市場并不買單。
3、異類也算經典
眼前的Pantera是1985年出廠的GTS版本,實際上這已經是Pantera較為成熟的一代,外型酷似Countach的Pantera有許多雋永設計,包括那個年代流行的帥氣掀燈以及畚箕般的霸氣下巴,夸張的外擴后輪拱里塞的是寬達335mm的性能胎。但你很難想象復古的內凹鋁圈只有15英寸,335/35ZR15的規格在今天看來幾乎不可思議,這也是本車消耗品中最難取得的一樣,必須提前向國外訂制。郁悶的是,扭力轉向問題讓左右后輪經常處于不對稱的磨損狀態,后輪的消耗又比一般性能車更高。
坐進車內,不難感受設計師當年極欲塑造的豪華氛圍,沙發般的座椅跟當年凱迪拉克之流豪華車相同,看似舒適卻毫無包覆性,以原木打磨的內飾板與皺折皮革看得出斑駁的痕跡,總體而言富有性格且看得出頂尖跑車的獨特設計感。不過細看每個環節,除了歲月的洗禮之外,組裝質量與完工水平仍待加強,質量或許是受到意大利人不拘小節的作風影響,但以De Tomaso這樣規模的小廠,確實很難苛求在可靠度或耐用度上如德國大廠般可靠,又因為市場劇變導致De Tomaso必須最短時間內更改產品策略面向市場,更導致De Tomaso在Pantera以外的每款產品都相對短命。
4、后記
盡管De Tomaso的命運波折,2011年后再也不見De Tomaso的相關蹤影,但在過去半世紀的超跑領域中,Pantera仍屬于收藏家的重點對象,由于設計結構相對簡單,許多改裝高手也熱中買入Pantera重新整理,主要是動力與底盤系統幾乎都與福特通用,相關改裝件流用度也頗高。以目前市場流通的二手Pantera來看,狀況正常的約在15~30萬美金左右(Mangusta更貴),看膩了新一代牛馬制服般的外型,Pantera的設計確實耐人尋味,前提是你要能忍受它四不像的臭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