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產品、營銷,還是銷售等各方面去看特斯拉ModelS,它都試圖用IT界的思維來一場革命。
說起特斯拉,不單車迷們會兩眼發光,就連IT界的程序員也會津津樂道,但在國內,除了少數土豪外,有多少人敢說真的了解它呢?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知道怎么買到它么?如果你說找經銷商,那你可能是被黃牛黨騙了,特斯拉沒有經銷商!別不好意思,像我們這種自稱“業內人士”的編輯也是試車當天才知道這個“秘密”。
沒有經銷商,那去哪買呢?上網買!在網上選車型、顏色、自定義配置,付定金下單后等幾個月就可以送車上門。車子到手后,上牌、保險什么的自己找人搞定就是。不是說汽車電商還只是個噓頭嗎?看來我們真的OUT了。
網上直銷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車廠與用戶之間沒有中間商,這使得特斯拉的車子在國內的售價只比美國貴了十幾萬元的關稅。這對動輒翻兩三倍的進口豪華車來說,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從這點來看,馬斯克并沒有把中國市場看成是錢多人傻的集中營。
但問題是,習慣了銷售顧問打點一切的中國汽車消費者,并不適應這種網上直銷,甚至都不知道特斯拉是這樣賣車的,于是特斯拉破例在中國成立了100多人的“龐大”銷售隊伍,下到各地去耕耘市場。馬斯克招人也不同尋常,必須要會寫代碼、會多國語言、有工科背景,還得有奢侈品經驗!當時我就無言以對!
原諒我的大驚小怪,咱們這點篇幅還是多聊聊車子本身吧!帶著鑰匙靠近車子,Model S的伸縮式門把手會自動彈出。進入車內,首先吸引我眼球的不是方向盤,而是中控臺上那史上最大的17英寸高清觸屏。不過,它既不是用來看片,也不是用來打游戲的,而是兼具導航、車輛設定、設備控制等功能。中控臺上能見到的常規按鈕只有兩個,一個是危險燈開關,另個是手套箱按鈕,而空調、天窗、音響,甚至記憶座椅都是通過觸屏控制,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想象中復雜,反而覺得很炫。
為掩飾一下見到大屏的欣喜,我決定先上路試車,這時我才發現原本應該放擋把的地方是個“大峽谷”。當時我就建議工作人員可以考慮在這里裝一個小冰箱,放幾瓶紅酒或香檳,土豪們一定很喜歡。言歸正傳,Model S采用的是懷擋設計,擋把位于方向盤后面,向下撥便掛入了D擋。左右瞅了一會,工作人員看出我的意圖:“這車沒有手剎?!焙冒?!我又OUT了。想想也是,摁下擋把上的按鈕掛P擋時順便觸發電子手剎,掛擋的同時就解除手剎,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設計。也許其它車廠也想到了,但只有特斯拉這么干了。
松開剎車,車子緩慢蠕動,試探性地踩了踩油門,我對踏板下面潛伏著的422馬力和毫無遲滯的600Nm心存忌憚,據說前不久有準客戶在試車時就撞毀過一輛。但事實上,即便這輛高功率版的頂配P85,也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友善,油門前段并不算敏感,甚至有一定的容錯度。見到它這么好相處,我也放松下來,轉而繼續把玩那17英寸大屏。通過車輛設置菜單,我可以調節方向盤的助力力度,也可以調節動能回收的強度,甚至連車身的高度都可調。
沒錯,這就是空氣彈簧懸掛附贈的功能,只是特斯拉在保留隨速高度調節的同時,還把控制權有限度地開放給駕駛者(即便駕駛者把車身調高了,高速時依舊會自動降低,以提高穩定性。)此時,我完全失去了一位試車編輯該有的淡定,反而像小孩子拿到新玩具那樣,忍不住反復把玩。
好在職業本能提醒了我:我不是來試平板的。視線轉到全液晶儀表上,跟其它車廠的液晶儀表一樣,ModelS的儀表有多種界面可選,普通界面下,車速和功率指示是儀表的重點。
功率表上的最高刻度是320kW(實際最大功率為310 kW),是時候見真章了,一腳地板油,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猝不及防的強大加速G值還是讓我瞬間產生了眩暈,腎上腺素甚至都還來不及加濃,就感覺被人重重地踹了一腳!
此時,4.4秒破百的數字已經沒有太多意義,Model S的加速過程跟相同動力數量級的燃油車完全不同,它完全不需要等,600Nm的扭矩在起步瞬間就可以爆發。不需要什么彈射起步技巧,每次油門到底就是一次完美的彈射,跟過山車的起步有點相似,一上來便是高潮,沒有醞釀。雖然我不習慣這種方式,但我還是忍不住再試了兩回,當600Nm的力道全部釋放時,245/45R19的高性能胎立馬會高呼求饒,防滑系統立即介入。隨后整個加速過程安靜得讓人懷疑耳朵失聰,甚至連屁股也感覺不到一點頓挫或沖擊。Model S不僅沒有內燃機,它連變速器都省掉了,那個被稱為單級變速器的東西嚴格來說只是一個減速器。
松開油門,功率表指針迅速回落至動能回收功率表。車速越高時松開油門,動能回收功率就越高,出乎意料的是,此時踩剎車并不會讓回收強度增加。這意味著制動系統跟動能回收系統并沒有內在聯系,它們是相互獨立運作的,其優點是系統簡單,但動能回收效率勢必會受到影響。也許特斯拉并不擔心Model S的續航里程,位于車底,由7000多顆松下18650鋰電池組成的電池包可以存儲85 kW·h的電量,這些電足以讓它跑上500km。
得益于鈷酸鋰電池較高的能量密度和鋁質車身,這輛有著大容量電池的大車“只有”2108kg,比騰勢略重一點。值得一提的是,Model S開起來并不像一輛2.1噸重的車,空氣彈簧懸掛超強的濾振能力弱化了整車的重量感,碾過不平路面時,并沒有超重帶來的緊張感。電池中底置、電機后置后驅令Model S在緊急變線或高速過彎時的表現有點MR跑車的味道,車頭反應靈敏,側傾抑制良好,彎中極限頗高。只是受車重和電動助力轉向的拖累,無法做到輕快和精準。
跟我們這群偏執的編輯不同,Model S的客戶們并不會過于究竟其操控性,對他們來說,花了一輛豪華車的錢,能不能得到應有的豪華感更重要。
有人說,即便Model S有真皮座椅和麂皮車頂,甚至連儀表臺都有皮質覆蓋,但論豪華感,仍不及同價位的傳統豪華車。這個我信,畢竟特斯拉把精力和成本都放在了電動系統和電子系統上,但我同時也相信,特斯拉對豪華的理解跟傳統車企并不同,簡約和科技感更符合它的硅谷背景。事實上,Model S不論從設計、制造還是銷售,都帶有明顯的硅谷風格,它的理想客戶并不是中國土豪,而是IT界的精英們。
沒有炫酷外形和震撼排氣聲的Model S也許并不是如今大部分人心中的Dream Car,但它傳遞出的造車理念和價值觀勢必是未來的一個方向。